最新消息本會簡介課程及講座 講者簡介成為會員 智理文化出版下載區文獻聯絡我們

《講中講西論壇》之「財富中西觀」(2016年8月5日)——Annie

 
facebook
歡迎瀏覽學會社交網

究竟我們要擁有多少,才堪稱財富中人呢?

身為前上市公司主席的副會長雷勝明先生 (Brian),慷慨地給大家分享他的財富故事。對於一般人而言,「小富由儉,大富由天」,但他卻另有一番獨特的見解。Brian認為「小富由勤,大富由心」才是致富之道。他以會計師的專業資格,利用資產負債表介紹了一般人都忽略的無形資產 (如健康) 和無形負債 (如內疚)。若表示負債的健康欠佳、內疚深重,那麼表示資產的財富數值再高也是徒然。在Brian的精彩分享中,最引人思索的莫過於引用《金剛經》的名句: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」來剖析其財富觀。但請別誤會他視財富無物。相反,Brian肯定財富是有為法,人們毋須推卻;只不過當財富逼人來時,應如實地觀之。總的來說,他認為財富多少是自心的事。

類似Brian以有形和無形來區分,岑逸飛老師以物質和精神來區分財富。岑老師強調物質財富不能填補精神世界的空虛。他指出,西方人對財富、捐獻、義務工作等觀念,無不受到古希臘之理性哲學思維與希伯來之宗教思想所影響。這亦導致西方人的家庭人倫關係,與東方人截然不同。西方人著眼於養育子女成人後,便由子女獨立發展,所以他們大都不介意領養孩子。而東方人則重視血統與傳承,故普遍有傳承家產的作風。他還打趣提到,某些西方國家的遺產稅高達百分之五十五,或許這也是西方富豪樂此不疲地捐獻財富的誘因。

探討過個人財富後,岑練英教授帶領參加者探討群體財富。他以孔子在《禮記》提出的財富觀,以及《中庸》提出的人格與修養,指出中國人重視群體生活,致力打造「男有分,女有歸,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,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」的社會氛圍;力圖讓人人各安其份,各盡其責,各得其所,各遂其生。岑教授還列舉「財神范蠡」三次經商成富,三次散盡家財的義行;以及范仲淹興義學、墾義田、建義宅、辦義莊等舉措,無不顯示中國人自古已有把個人財富回饋社會的情操。

最後,會長張惠能博士總結,中西方對財富的態度,各有其源遠流長的歷史與文化背景,絕不能一概而論。若子女無能的話,張博士建議別留下分毫給他們,因為這樣只會毒害他們一生而不懂自立。相反,若子女能力高的話,便不妨給予他們所有財產,好讓他們善用財富去好好發揮,幫助社會變得更美好、更發達。

 

 

 
  Copyright
最新消息 | 本會簡介 | 課程及講座 | 講者簡介 | 成為會員 | 智理出版 |下載區 | 文獻 | 聯絡我們
cw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