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消息本會簡介課程及講座 講者簡介成為會員 智理文化出版下載區文獻聯絡我們


六慧管理

智慧與投資
中華智慧管理學會會長彭泓基
刊登於香港<信報月刊>2006年7月號

引子
蓬勃的股市,給人們帶來了豐厚的利潤。晃眼間,財富可以在短短的日子?就有可觀的增值,人們對自己“獨到的眼光”、“投資的智慧”,沾沾自喜。財富,像是如此易得,只須一個電話、或在電腦螢幕上的彈指間,就會滾入自己銀行的帳戶?。對音樂椅的遊戲,大家的興致正濃,隨著漫妙的音樂,遍遍起舞……………
世間無常,成敗起伏,千變萬化。但萬變不離其宗,冥冥中自有其永恆不變的規律,若能掌握其精妙,融會貫通,自可洞察世情,知所進退。這就是《易經》帶給我們的“三易”的啟示:變易,簡易與不易。這本是老生常談,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,原就活在我們心中,只是百姓日用而不知。歷史不斷地在重演,錯誤,永遠在 循 環,因為人性不變。
自出娘胎,父母與師長們就不斷為我們灌輸知識與規條,在先天與後天的因緣中,慢慢就形成了“自我”。我們很自然地活著,面對著不同的經歷和挑戰,從無知到理性,愚昧到智慧。有些人永遠不曾或不願成長,往往只活在自己的世界?,無法清晰地瞭解自己與別人、錯綜複雜的世情,自以為是,在世間的苦樂與情欲中浮沉,於成敗得失中,面對喜怒哀樂,失望與焦慮,無論擁有多少財富,仍惶然不可終日。蘇軾在《題西林壁》點出人生的精妙處:


橫看成嶺側成峰,遠近高低各不同;
不識廬山真面目,只緣身在此山中。


世界是多樣化的,角度是多元的,但我們大多看不清。當局者迷,旁觀者清。只為一個悟字,成敗得失,看得透澈,本無一物!這就是蘇東坡的豪邁,哲人的造化。智慧,是一種修為,一種境界,只可意會而不可言傳。它可使您擁有廣闊的胸襟、淵博的學識、精明的頭腦、機智的反應、敏銳的行動、幽默的語言,它無所不在,卻處處隱蔽.

 

知識與智慧
今天的學校教育,灌輸給人們寶貴的“知識”,但卻無法帶來“智慧”。人在成長的過程中,教育是必然的,但當制度成為僵化的架構,學習只是為了考試,教學只是為了糊口,把“知識”生硬地傳授,無論社會投入多少的資源,就像沒有文化與內涵的美女,缺乏了靈魂,中看不中用。儒家經典《中庸》說:“誠為終始,不誠無物”。凡事缺乏發自內心的誠意與投入,往往一事無成,事倍而功半。
《易經。蒙卦》告訴我們:“蒙:享。匪我求童蒙,童蒙求我;初筮告,再三瀆, 瀆則不告。利貞。”意思是知道自己的無知,是可喜的現象。教育能有效開展,皆因學子們願意誠心求學,而非勉強地去逼他們學習。對願意學習的,最初老師們全心相授,但若心不誠,不敬師,則實在無法教誨,因為缺乏虛心與尊敬,他們的腦子?能容納些什麼?教育是要正心而持之以恆,才能收效的,所以必須要尊師重道,這就是古代中華文化的教育觀。還看今天我們昂貴但千瘡百孔的教育制度,甚而把學生當成“顧客”的“策略”,我們是否應有所啟迪和反省? 溺愛和縱容的後果如何?怎樣才是正確的學習態度與環境?

 

智慧究竟是什麼?
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擁有智慧,但“智慧”是什麼,卻很少人去研究它。數年前成立《中華智慧管理學會》,只覺得“智慧”是寶貴的,如今慢慢摸索,終究尋出一個道理來。眾生的無明,就是因為缺乏“智慧”。用最簡單的語言來說,“智慧”就是如何於洞察世情後,在適當的時空、天地人間,作出最佳的抉擇,知所取捨、適時進退。這是一門很高深的藝術,非志心篤行,細察修練,無法積累。但究竟應該如何練功修行?那就非得詳論不可。且先看其要訣:
智慧之道,誠為終始;鑒古知今,窮理深思;自知知人,洞察世情;
先後本末,知所取捨;審時度勢,慮定謀略;修齊治平,圓融無礙。
中華文化是“道”的文化。老子名言:“道可道,非常道”,強調只可領會而無法言傳。因為“道”是宇宙間一切運行的自然法則,天地人的互動與變化,莫不出其右。所以“順其道而行則成,逆其道而行則敗”,誰若能“得道”,不違反“道”的法則(“無為而無不為”),自然得心應手,一切從心所欲,水到渠成。可惜“道”是這樣的難解,人猶如瞎子摸象,只能從片面的經驗中慢慢體悟。智慧的抉擇,皆從“悟道”而來。儒家的經典《中庸》強調:“誠為終始,不誠無物”。凡事缺乏發自內心的誠意與投入,往往一事無成。所以,成功貴在堅持,精誠所至,金石為開。
智慧的基礎是知識。鑒古而知今,客觀地理解過去與現在的現象與發見,才能對這世界有所認識。這正是現今學校的重任,可惜大多只重科學與技術,忽略文史哲,尤其是最重要的歷史科,更是岌岌可危。文史哲是培養人生價值觀、思維與胸襟氣質的素材,若只重“術”,而缺乏“道”的修為,培養出來的下一代,實在不能不令人擔憂,而我們的“技術官僚”(Technocrat),就在這樣的背景中茁壯。孔子說:“學而不思則惘,思而不學則殆”。有緣學到的知識,若缺乏自發的窮理深思的精神,如何能提升自己的智慧和判斷能力?智慧並非從書本與考試來,而是必須通過消融與整合,推敲實證,成為自己思維的一部分,才能發揮其效用。
知識源自外間,學校的教育,更強調理性的認知。但人本是非理性的動物,理性只是一種假設的理想。因此,我們經常以“你應該如此如此”來批評別人,衡量別人,往往會招來相反的效果,因為人本身就充滿弱點、缺憾與無知。所以“寬以待人,嚴以律己”,是一種務實的處世態度。老子說:“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”。若能擁有“自知知人”的智慧,當可洞察世情。曹雪芹在《紅樓夢》的名句:“世事洞明皆學問,人情練達是文章”,自有其玄機。人往往活在自以為是的樊籠?,如井蛙般渡過一生。
人類的紛爭,除了爭奪名、利、權外,往往是因為大家的價值觀、先後緩急的次序與出發點不同,而產生矛盾。托爾斯泰說過:“壞人經常連結起來對付好人,但好人卻往往無法團結”。道理就是因為“壞人”的共通點是利,但“好人”卻各有懷抱,不肯妥協,於是常因固執和面子而失諸交臂,甚至任人魚肉。要瞭解分歧,最重要的是要能看透事情背後的深層矛盾,定出先後本末,然後才能知所取捨,這就是“智慧”的開端。
有了“智慧”,並不能保證你的成功,因為還要看你的造化與機緣,是否配合天時地利人和的“當位”?能審時度勢,才有機會發揮。所謂“人微不諍”,“不在其位,不謀其政”,“天下有道則現,無道則隱”(《論語。泰伯》),都是智慧的結晶。明智如諸葛亮,時機未至,尚只能隱居於隆中,務農過活。人的一生,能配合天時地利人和而能得以全力發揮的機會,畢竟是有限的機緣,是以“有花堪折直須折,莫待無花堪折枝”,時機往往稍縱即逝,過時作廢,名利權,盡皆如是,所以佛家勸人珍惜當下,助人助己。懸于四川成都諸葛武侯祠門前的名聯:「能攻心則反側自消,從古知兵非好戰;不審勢即寬 嚴皆誤,後來治蜀要深思」,就在提醒我們要清楚瞭解形勢,深思熟慮,並且需要慮定謀略,靈活變化,以奇正用兵,採取主動,致人而不致於人,才能達成目標。
    最後,當一切條件成熟,就可以儒家經典《大學》的三綱八條目,實行“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”的鴻圖壯志。如《孟子》所言:“窮則獨善其身,達則兼善天下”。又如佛家的“自度度他”,然後在“應無所住而生其心”的慈悲下,達至“圓融無礙”的境界。至此,可謂“近道矣”!
從這些分析,可以看到我們學校的教育?,對培育“智慧”,只能提供很小部分的素材,其他一切,還得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尋找與修煉。所以我們不應“迷信”於世俗的銜頭與名位,而應追尋實學。學位不等於學問,名位不相等智慧。正是“美不自外來兮,名不虛作,孰無施而有報兮,孰不實而有獲”?除本科與專業外,我們更必須要不斷從不同的文化、歷史、哲學、政治、經濟、宗教、心理、經驗與實踐等角度探求真理,才能培育智慧,洞察世情,知所取捨,活出有意義的人生。可是,一旦踏出了校門,還有多少人能保持“終生學習”的堅毅?

 

投資與智慧
投資,是保護自己以血汗掙回來的財富的藝術,若能越早掌握,越有收穫。它絕不是單從道?塗說,或偶然的運氣而得來的。可惜很多投資者,對商界與投資市場的運作一知半解,迷信“收風”與“跟風”,很多時成為大鱷的點心,誠為可歎。投資在一家公司的股票上,就是把自己的財產與命運,交在別人的手?,依賴別人的努力去替你賺錢(或虧錢)。我們選擇朋友與購物,經常都是小心翼翼的,投資的道理也是一樣,但很多人卻往往掉以輕心,只從表面去看事物,忽略了人性與世事的深層矛盾和變異。
曾有一次向香港著名的股評家「六叔」陳永陸兄請教:“買股票可以發達嗎”?他很幽默地回答:“什麼是發達?賺他一二百萬算不算發達?真正發達的是印股票的,而不是買股票的人。”縱橫股壇數十年,其中確累積了寶貴的智慧。
    有一位我很佩服的朋友,他傳授給我一些投資的心得:選股如擇偶,先看是否賢良淑德,其次看才華壯志、謀略智慧,然後再看運程順逆,身家厚薄。財富,人皆欲得之,但若心術不正,取之無道,終有一天會敗下來。正是:“相由心生”,“積善之家必有餘慶,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”。所以,投資任何一家公司,首要是看大老闆與決策者們的心術。聽說在香港,曾有一家大公司的董事會內,有成員這樣的發言:“我們要好好地想個法子,如何把香港人的錢全賺回來”!希望這只是一個“不真實的傳聞”,否則,若真有這樣的大公司,我們真要為香港培育出這樣的商界“領袖”而痛心。若一家公司真有這個能力,殺雞取卵,殘民以自肥,這是怎樣的“智慧”?跟歷史上的貪官有什麼分別?所以,首要的是觀察他們的道德操守,其次是看他們對公司的利潤與資源的分配,是以股東為重,還是率先把利益放進自己的口袋??不顧輕重,把一切特權首先享用?這個尺度,對從政者同樣適用,以此看世間百態,成敗得失,當有所體悟。
    審看公司的前景,固然要研究過去的業績表現和量化的有關資料。西方流行的分析工具,如統計、損益表、資產負債表等,是一些很有用的基礎素材,但同樣重要的是它背後的含義、不曾說與不可說的“非常道”。所以有西方管理學者引進了“平衡積分法”(Balanced Score),試圖把無法量化的因素包含在內,可惜仍然有點像“搔不著癢處”的感覺。而我們的孫子,開宗明義已把如何評核一個國家,一家公司,或一個組織的心法告訴我們。《孫子兵法》?所說的“道天地將法”,就是最重要的基本元素。
    孫子說:“道者,令民與上同意,可與之死,可與之生,而不畏危也。天者,陰陽寒暑,時制也。地者,遠近險易,廣狹死生也。將者,智信仁勇嚴也。法者,曲制官道主用也。”所謂「道」,就是政冶和管理。即是說政治修明,管理妥善,可使公司上下一心,敵愾同仇,可以同生死,共患難,而不怕艱苦。所謂「天」,就是天時,是指市場的時機和趨勢。所謂「地」,是指所占定位的優劣強弱。所謂「將」,就是管理者的才能,必須具備「智慧」、「信心」、「仁愛」、「勇敢」和「威嚴」(智信仁勇嚴)等性格,才能有成功的希望。所謂「法」,就是公司內部的法度與管理風格,公司編制、人員規律和主要資源等。若對一家公司的這幾方面都能瞭若指掌,則它的業績與未來,自然心中有數。
《孫子兵法》又說:“主孰有道?將孰有能?天地孰得?法令孰行?兵眾孰強?士卒孰練?賞罰孰明?吾以此知勝負矣”。所以,若要衡量一家公司的的優劣,必須要看:那公司的管理層是否深得員工的愛戴?管理者是否有才能?公司的天時地利條件如何?公司內的法令是否有效地貫徹施行?公司的人員隊伍是否強大?員工是否訓練有素?公司內是否賞罰嚴明?只要把這些元素仔細思量,自然可以斷定它的前景與成敗。除了少數的例外,大部分的公司內仍是人治的“王朝”,民主只是一個假像,所以“君主”是否公正賢明,才能與人格的高低,視野與胸襟的寬度,都是成敗的關鍵。
最受香港人追捧的?豐銀行,為什麼這樣受歡迎,曆久不衰?除了它的業績彪炳,不斷壯大外,更重要的,是因為它沒有少數大股東的個人私心,一切客觀而理性地秉公辦事,加上實力雄厚,精英雲集,人才輩出,策略精明。這就是《易經。?卦》用九爻所述的現象“群龍無首,吉”。正是“天行健,君子自強不息”,不論如何精妙絕倫的投資理論和心法,歸根結底,最後作出決定的,還是投資者自己。投資的決定,是畢生智慧修為的精粹。成敗,自有其因果。辛棄疾在他的《美芹十論•自治第四》中就曾告訴我們投資與辦事的秘訣:“謀貴眾,斷貴獨” 。謀事在人,成事在天,富貴貧賤,自有天意,無用強求。聰明的投資者,知彼知己,百戰不殆,先立於不敗之地,然後求勝,永保安康。智慧,原就是這樣的簡單,只是百姓日用而不知。成與敗,富與貴,只能依願隨緣。
音樂椅的遊戲還是那樣鬧烘烘的,音樂是否快要停下來?興致勃勃的投資者們,是否已找到了“安心坐下”的椅子?還是尚忐忑地在繞那“永走不完的圈子”?

 

六慧管理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
  Copyright
最新消息 | 本會簡介 | 課程及講座 | 講者簡介 | 成為會員 | 智理出版 |下載區 | 文獻 | 聯絡我們
cws